山西传媒学院隋津云教授为我校学生开展讲座《超离时空恣意想象的“奇”与“异”——中国动画电影中神怪形象的艺术特性探析》

来源:动画教研室 责编: 高萌 作者: 高萌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量:22

隋津云

隋津云,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兼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播中心主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山西省动漫协会会长、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山西省一流认定课程负责人。

 

为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意识、提高艺术鉴赏水平,4月24日,动画与传媒学院邀请山西传媒学院隋津云教授,于西校区伦理楼107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超离时空恣意想象的“奇”与“异”——中国动画电影中神怪形象的艺术特性探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动画与传媒学院院长孙永辉主持。

讲座伊始,隋津云教授选取了1941年上映的中国动画长片先驱《铁扇公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中国动画中神怪形象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隋津云教授指出,这部开创亚洲动画长片先河的作品,不仅填补了中国动画长片领域的空白,更率先将本土神话故事搬上动画银幕,成为用动画传播中华文化的经典范例。隋教授强调,《铁扇公主》的创作实践,为文化部门长期倡导的 “以动画讲述中国故事” 理念提供了早期范本。

讲座中,隋津云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神怪动画电影的三大特色:“描奇人、写奇境、叙奇事”。通过具体动画电影案例的解读,向在座的师生们详细阐释了这些作品的艺术魅力。隋教授指出,像孙悟空、哪吒等经典神怪动画电影角色,借助精致的视觉效果和充满想象力的奇幻情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异世界,激发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无限遐想,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深远与广博。这些特点展现了独特的古典文化与动画艺术的融合特质,使它们在动画领域成为不朽的经典。

随后,隋津云教授还特别分析了动画电影作品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观众口味又保留传统韵味的艺术形态。例如,运用现代动画技术,使传统故事中的妖怪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立体,同时保留了其原有的文化象征意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师生围绕中国神怪动画电影的创作理念、文化价值与未来发展等议题踊跃提问,隋教授结合行业前沿动态与创作实践经验逐一解答,现场思维碰撞热烈。

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讲座,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也激励着新一代动画人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以更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推动中国神怪动画走向世界舞台,彰显中华文化自信。